仲夏的一个周末,几个诗友相约看荷,其中当然有美女诗人冬天里的童话。地点就在我家小区前的那片湖边,那里不知何时生长着一簇簇绿荷,夏天里静静的盛开着一朵朵白的、粉的荷花。对于思想麻木已久的我来说,看荷,一是为了找点灵感,再就是借此向几位美女学习。因为关于荷的文字,之前几个美女都有佳文问世,让我在羡慕之余,心里有些纳闷。这片水,这片绿,这片荷,这个我天天经过的湖,是如何让她们思如泉涌呢?
童话以她的《 以荷的姿势生活(外一首)》让我眼前一亮,继而是心灵的震撼。不仅仅是因为她那干净而洗练的语言,那天籁而自然的韵律,而是从那短短的诗句中我看到了一位素衣女子,恬静明丽,简单而执着的生活追求。这样的女子,谁能不喜欢呢?“在小鱼的嬉戏里与你相遇 /多少人 /轻易 就交出暗藏的欢喜 /素着色,淡敛衣 /红尘之外 /总见一位干净的女子 /以风为媒 嫁与东逝的流水 /借前世的一叶扁舟 /诵经文 /佛前剥落爱情的籽 /不说悲喜 /安静地守住那个干净的自己 。”我不能不佩服童话的创造力,这些习以为常的荷花,这些每天都在我眼前盛开和凋谢的花儿,在她的想象中变成了“一位干净的女子”,以风为媒,嫁给绿水,很恰切地表达了荷的生存环境,同时,拟人化的表达也揭示了这位干净的女子内心干净的追求,为什么要嫁与东逝的流水?流水不腐,干净。但是生活并不总是纯净的,总有污秽的流水冲进我们的生活,所以,她才有佛前静静的祈祷,才有“守住那个干净的自己”的愿望。黑格尔曾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美学》),“当习以为常的印象不断重现,破坏我们对于宇宙的观感之后,诗歌就重新创造一个宇宙。”(雪莱《为诗辩护》),童话用她的想象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干净的世界,同时也激发了我们沉睡的想象力,我想这就是诗歌的力量吧。
之所以拿这首诗开头来谈童话的诗歌,是因为我觉得这首小诗不仅全面地反映了童话诗歌的整体风格,同时也反映了童话的诗歌追求。诗歌中的那位素衣女子,就是诗人自己,对于生活,爱情有自己的追求和向往,不奢求繁华,只求守住干净的自己。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常态下,一个女子能有这样的人生追求是很不容易的,一位诗人能有这样的追求就更不容易,不说高尚,那似乎离生活太远,但是这样的诗歌追求,我只能说高尚。因为当我们读完童话的所有诗歌和散文,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她就生活在童话里,她的眼中只有阳光,绿草,花朵,青山和鸟鸣,只有纯真的友谊,只有恬静的生活;她的笑是爽朗的,她的泪是晶莹的,她的愁是淡淡的。所以她的世界是美的,她呈现给人们的世界是纯净和美丽的。也许这真的就是诗人的现实,也许这是诗人为读者创造的现实,因为只有这样的世界,才是人们追求和向往的世界,也是诗歌应该有的本质追求。因为“我们所指的美,甚至在光明大放中也能保持其神秘,只有她有这样的光彩。美是一条——也是唯一的一条领我们向未知部分,超越自我的道路,也是诗的另一定义。”(埃利蒂斯)
用纯净,明丽来概括童话的诗歌,应该说是恰如其分的。看看这些题目,《花儿朵朵开》、《中秋一组》、《开在掌心的花》《槐花啊槐花》,童话几乎把她见到的花儿都写进诗歌里了,而每一首又都写的情真意切,仿佛每一朵花都是她亲亲的姐妹,美丽动人,仪态万千,淡雅文静,心底纯洁。报春的腊梅花“一直惦记着”和春天交换情书,而料峭春寒中的迎春则是“一起听月光的友伴”,为你“点亮一川的灯盏”;油菜花这位乡下的妹子,则会让四月的春风为“我盖上邮戳,寄回初相逢的那个日子”;八月的桂花“一小朵一小朵的浅黄,是我们羞涩的欢喜”,小雏菊姐姐,在秋天的山野里,“把快乐撒在草丛,等我们领回家”,而在开篇我所举出的《 以荷的姿势生活(外一首)》中,诗人索性把荷花想象成为自己的化身,直抒胸臆。这些开在四季的花朵,构成了一个花的世界,这个世界里阳光明媚,芳香四溢。沉浸在这样的世界中,我们能感受的是潺潺的溪流,悦耳的鸟鸣,暖暖的阳光和纯净的情怀。为什么这些寻常的花朵,能够如此地让我们感动并记下她们的芳名,这就是诗人与我们的不同,童话在向我们描述这些花朵时,并不是简单的描摹,而是动用了大量的艺术手法,如拟人,比喻,通感等,赋予花朵以生命力,并把内心的情感灌注在花朵之上,因此我们读的花已非花,而是诗人的心,诗人的情。“叫你梨花叫我雪,是姐妹,一样素衣罗裙,眉目含青涩淡泊。”“所有的繁华不争,我们只过干净的年华。”这是写梨花吗,分明是写诗人自己的情怀。梨花只是诗人借助的意象,是诗人杯中的酒,散发的香才是诗人情。这样的句子在童话的诗里俯首可拾。不仅写花是这样,写草原,写云彩,写断桥,写钧瓷,童话总是先把吟咏的对象拟人化,而后把自己加进去,与她们对话,交流,抒发共同的情感,表达对生活、生命的理解和参悟,以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从而散发出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童话的诗歌世界过于纯净明丽,让人怀疑她是不是生活在世外桃源。其实童话的生活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她也有她的小悲欢或小哀愁。但是她不愿说,即便一些丑陋的东西已经进入她的视野,她也不愿说,她总是通过希望来表达她的哀怨。
风不必用力吹 牛羊已现
草已经这么低矮了
以至于沙土随处可见
本来
我以为我可以跟随风
在空阔的绿地上荡来荡去
懊恼的是
不是这座山拉扯我的裙角
就是那个岭阻挡我远眺的目光
这一定不是我梦中的草原
我心里准备好的许多美好词语都用不上了
因为总有什么把房门重重关上
让我在狭小的空间里
碰碰撞撞
这是作者《草原印象》中一首,草原的沙漠化已是人所共知的,但是她不愿意说什么,她只是说“这一定不是我梦中的草原 /我心里准备好的许多美好词语都用不上了 /因为总有什么把房门重重关上 /让我在狭小的空间里 /碰碰撞撞 ”。我的理解是诗人不愿让现实戳穿她理想的蓝天,不愿让一些污秽的东西污染心中的家园。所以她才要像荷一样“安静地守住那个干净的自己”。“守住”不仅表达了诗人的理想和追求,同时也传达出了诗人面对现实的无奈。这样是不是对现实的躲避呢?因为我们知道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尽管他更多的是表达诗人自己的内心,但是通过自己的内心来关照现实,反映现实仍是诗人的责任和义务。因此从这样的意义上说,童话的诗歌内容显得有些单调,尽管她所营造的世界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但是过于明媚的生活,会让我们的生命失去应有的重量。因此我希望童话能够给我们提供更多厚重的作品,这是我的期待,也是大家的期待。
欣喜的是童话已经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开始改变自己。
风走过,雨走过
总会有些什么落入我的眼睛
在眼神一恍惚的刹那
把平仄的故事刻进皱褶里
沿着弯弯曲曲的泥路一路清瘦
数着朝夕
这是童话的一首近作《老墙》 ,她已经开始“沿着弯弯曲曲的泥路一路清瘦/数着朝夕” ,开始关注生命的状态和岁月的流逝,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一个诗人只有开始哲学的思考,她的诗才会有应有的深度。
我不介意风雨浸蚀了我的躯体
春花每年都会来
陪着我私语
提及惦记的人和场景
一遍一遍,把快乐想起
这是对生命的从容,也是对生活的从容。一个女子,一个诗人只有从容面对风雨对躯体的侵蚀,才能有从容的诗句。我相信童话,在守住自己的干净之后,一定有一个明净而崭新的天空,天空中一群南翔大雁,大雁下是成熟的稻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