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由于工作缘故,我得以走了趟秦岭。车从西安下高速,上210国道,已经是下午的三点了。我心里有些隐隐的不安,怕天黑错过秦岭的秀美景色,所以,就一再催促司机开快些。车过沣峪,算是开始进山。路蜿蜒曲折而下,沿河谷向前延伸。两边时而是陡峭的岩壁,时而是翠绿的缓坡。河谷比较狭窄,较宽处,有农民修建的饭店,零散地坐落在路边。红红的灯笼和彩幡上写着“农家乐”,店前有三两人坐着,象是招呼来往的食客。路边偶有停靠的车辆,似是专门来此旅游的,有妇女和孩子,在河里嬉戏。还有人拿着小网,好象是在捉鱼。我因要赶路,不能下车游玩,只好把车窗打开,享受清新的山风,看葱茏的山峦,把自己融入这自然的油绿里,消解我多日来浮躁和疲惫的心。
车沿河谷走了一段后,开始盘旋而上。过广货街和田坝镇就基本不见村落了。路上车不是很多,但是根本跑不快,弯道是一个连一个。这很容易让人想起李白的“蜀道难”,和韩愈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兰关马不前”。诗人们也许不但是感叹道路的艰难,更主要的是感叹仕途的坎坷,所以也就没有心情享受自然的风光了。约七点钟到达山顶,趁着天还没有黑,下车看看。远处山峰连绵不绝,苍翠欲滴,山风呼啸,犹如万马奔腾;近处群鸟和鸣,委婉动听。路的左边山坡上有一小亭,亭中有碑,记载着国道抢险维修的艰苦卓绝。右边呈三角型的崖壁上写着两行行云流水的行草,朝北的写着“黄河水系”;朝南的写着“长江水系”。说明秦岭山顶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分界线。在中学时,地理教科书上介绍秦岭还是比较详实的。秦岭是中国的中心地带崛起的庞大山系,它西起甘肃临洮,东抵河南鲁山,东西绵延约800公里,南北宽约200公里。陕境的秦岭部分是秦岭山系的骨干,山坡北陡南缓,山势巍峨壮丽,一般海拔1500~3000米,高出关中平原和汉中盆地1000~3000米;秦岭主脉分布在山地北部,有许多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峰,构成秦岭山地的高山和中山地形;
秦岭主峰为宝鸡的太白山,其海拔3767米。比较有名的要数华山,是世界级的名胜。但那时对秦岭还是比较摸的。87年军校毕业,分配到了华山脚下,一呆就是12年,期间也进山拉练,救火,但却没有这次对秦岭感受深刻。同事说有机会一定在来一趟秦岭,好好地住上几天。其实我也有同样的感觉,可是为什么我在部队时,住在秦岭脚下,却没有这样的感觉呢?
从山顶向下走,仍然是陡坡弯道,但感觉要容易走些。路的两边和山北的树种有些不同,多是云杉,这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树木,高高的树干,笔直笔直,枝桠全部向上,好象比赛着似的。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让人精神为之一振。还有就是一丛一丛的翠竹,摇曳着秀丽的身姿,宛如江南女子,令人流连。晚十点,我们到达宁陕老城。这是个很小的城镇。依山傍水而建,小则小矣,却非常秀美。有山城之灵气,有江南之韵味。真想住在这里,守着这青山绿水,享受自然的人生。第二天,我们一早就起床赶路,至中午赶到镇巴。一路上匆匆忙忙,虽说走马观花地看了秦岭,不象别人是专门旅游,但秦岭还是给了我许多,那一幅动态美与静态美相协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浑然一体的生动画卷,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不知道是谁说过,如果中国没有秦岭,那么中国的历史就没有多元的色彩。是啊,我们要感谢秦岭,它就这么一横,把中国分成了南方和北方,从而造就了巨大的文化差异,从而也让我们丰富而厚实。走进秦岭,走进母亲的怀里,你会觉得宁静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