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审判参阅 -> 法官说法

管住车轮腐败,回应三种关切

《人民法院报》2014-7-18

  发布时间:2014-07-21 16:49:37


    在为公车改革“点赞”的同时,社会各界对于此次改革产生了诸多讨论。常言道:敏于知,健于行,知行合一。如何让改革从纸面变为现实,从源头上治理“车轮上的腐败”,或许是老百姓最为关注的问题。笔者看来,实行公车改革急需回应“三种关切”:

    其一,改革能否“可持续”?多年来,针对公务用车改革,中央和各地区都曾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有益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缺乏统一的部署,使改革缺乏必要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由于各地方、各部门实际情况有所不同,改革程度、力度不一,影响了改革进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强化实施,既要统一安排,又要根据各地方、各部门实际情况的不同,有针对性地作出具体规定。

    其二,改革有否回答群众问题?改革明确了所涉人群及具体标准等内容,但还应对一些具体问题予以重点回应,不能让群众成为“旁观者”。要告知老百姓如何进行的改革,更要告知决策的过程、实施的依据。譬如,改革是否经由合法机关批准,补贴的标准经由何种缜密测算得来等都需要通过媒体给社会公众一个清晰明了的说明,不仅要回答“是多少”,更要回答“为什么是这样多”。

    其三,改革会否产生“二次腐败”?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改革消弭“公车腐败”,实现公务用车的科学、合理、高效。但是在改革中,如果没有必须有效的监管手段,改革就可能沦为过场,甚至彻底走样。因而要强化监督,综合运用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等手段,多管齐下,才能管住可能出现的“既坐公车又拿补贴”、“公车贱卖”等现象,杜绝“二次腐败”的发生。

责任编辑:吕海龙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2014-7-18    


关闭窗口

您是第 33711173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