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最高人民法院部署开展深入整治“六难三案”问题,为各级法院查找和整改“四风”明确了着力点,对于加强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切实改进司法作风具有重大意义。笔者认为,整治“六难三案”,应当聚焦思想认识、具体表象和制度建设,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取得人民满意的实效。
第一,聚焦思想认识,做到认清危害、提高自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认识上不去,再好的部署执行起来也会打折扣、搞变通,甚至走偏、走歪。“六难三案”问题,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也是人民法院作风建设的顽疾。最高人民法院将“四风”问题的集中表现概括为“六难三案”,是对作风建设认识的升华,集中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期盼,抓住了法院作风建设的“牛鼻子”。开展整治活动,首先要教育引导广大干警深刻理解这一决策部署的科学性、正确性和鲜明特色,充分认识整治“六难三案”不仅群众容易理解、容易监督,对法院来说也是直指要害、纲举目张,从而自觉把它作为改进作风的主抓手,时时对照反思,处处加以改进,增强开展整治活动的自觉性。其次要教育引导广大干警充分认识“六难三案”的危害性,树牢群众观点,增强群众感情,解决好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做到对人民群众期盼的事情“零懈怠”,对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事情“零容忍”,自觉远离“六难三案”问题。
第二,聚焦具体表象,做到真抓实做、久久为功。“六难三案”问题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危害程度有轻有重,如果治理起来大而化之、虚晃一枪,就起不到应有效果。要从细从实从严抓好整治活动,通过查处典型案例、解决突出问题,造出声势、形成震慑,遏制“六难三案”蔓延势头。首先要具体抓,善于找准问题的具体表象,树好靶子,列出清单,从小事抓起,从具体问题抓起,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其次要持续抓。作风建设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六难三案”问题也是如此,如果紧一阵松一松,就容易出现反弹。要树立“践行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理念,盯住立案、审理、执行、廉政等各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不放松,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抓,一年接着一年抓,不见成效不放手,不达目的绝不收兵,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再次要严肃抓。对人为造成“六难三案”问题、损害群众利益的,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剖析一起、整改一起,真正使干警思想上严起来,执纪上严起来,正风肃纪严起来,确保整治活动取得人民满意的实效。
第三,聚焦制度建设,做到有章必循、违规必究。制度建设在作风建设中具有根本性、基础性的作用。“六难三案”问题,有的是干警主观因素造成的,有的是制度不完善、不落实造成的。比如,在“执行难”问题上,既有漠视群众利益、消极执行的问题,也有法律制度不完善、执行手段欠缺的问题。在整治活动中,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通过专项治理活动发现问题,总结教训,有针对性地制定完善一批执法办案、作风建设的制度机制,促进司法活动的公开化、规范化,挤压“六难三案”的生存空间。同时,要牢固树立道德底线不能逾越,法纪红线不能触碰的观念,抓好制度落实的监督检查,做到有章可循,违规必究,不让制度成为稻草人、纸老虎,为整治“六难三案”问题提供长效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