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当事人感受到法律的尊严和公正,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今年,是全面深入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人民法院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人民法院应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热点、难点问题,紧紧围绕改革发展大局,更加自觉地将法院工作融入到大局之中,确保法院工作始终与大局同力、充分发挥法治对平安建设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建立健全社会矛盾排查梳理、分析研判、风险预警、沟通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对经济新常态的调查研究;继续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严惩各类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
在司法实践中,要进一步深化完善“三位一体”审判管理机制,强化案件质效管控,突出审限内结案和均衡结案管理,规范司法权运行;进一步加强对法官的岗位培训和锻炼,通过开展庭审观摩、文书评比、办案经验交流等活动,完善法官教法官、法官导师制、初任法官到信访岗位锻炼等制度,搭建多岗位、跨部门锻炼平台,切实提高干警适用法律、做群众工作、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改进管理方式,把工作重心转到加强监督制约、规范司法行为上来,特别是敢于依法纠错,对于在申诉信访中发现错误的,该纠正的要依法纠正,对二审改判、发回重审案件进行集中分析,找出原因,剖析根源,并进一步完善错案责任追究制,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同时,要强化司法公开意识,进一步增强推进司法公开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加快公开进度,拓展公开广度,增加公开深度,真正使司法公开成为常态,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大力加强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三大平台”建设,完善门户网站、官方微博的维护和管理,规范裁判文书公开上网,举办“法院开放日”活动,不断提高司法公开服务的工作效能;积极稳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完善司法公开、合议制和人民陪审员制度,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切实发挥“司法公开示范法院”示范引领作用。
此外,还要推行远程立案、预约办案、巡回审判等措施,加强诉前调解、司法确认,以及与人民调解衔接等工作,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的司法需求;大力推进人民法庭电子签章系统、网络直播系统,以及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提升法庭工作科技含量;进一步改善法庭的工作、生活条件,对法庭干警在教育培训、职级晋升等方面予以倾斜,缩短法庭与机关的距离;充分发挥执行指挥中心职能,深化完善分段集约执行工作机制,提高实际执行率和执行到位率,走出一条破解执行难问题的新路子;进一步完善刑事被害人、特困申请执行人救助机制,形成执行合力,破解执行难题;扩大司法求助范围,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努力让经济确有困难的群众打得起官司,让有理有据的当事人赢得了官司,让打赢官司且具备条件执行的当事人及时实现胜诉权益,要让当事人感受到法律的尊严和公正,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