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苑文化 -> 审判文化

要用制度保健康

  发布时间:2015-03-04 09:25:10


    真正能为法官解压的是源自民众对法律的拥护与信仰、对法官裁判的尊重与服从。

    近年来,全国法院系统发生多起优秀中青年干警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的事件。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发出通知,强调各级法院要关注干警的身心健康,并就加强日常保健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实践中,法官的压力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案件本身的压力,案多人少,工作量大;再是案件背后的压力,走关系,打招呼,说人情,下命令,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加上舆论固有的对立情绪和行政摊派,常常让法官身心俱疲,长此以往难免积劳成疾,不利于法官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了司法事业的健康发展。

    法院和法官首先要学会自我减压。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长期奋战在审判一线,不是单靠毅力能够支撑的,没有好的身体,在厚厚的卷宗面前,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很大一部分法官工作十几年,仍然没有尝过年休假的滋味。一方面是因为案件多法官自己不想休,也不敢休;一方面和法院内部固有体制也不无关系。所以,法院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的法官,要创造条件和环境让法官既能安心办案,又能踏实生活,真正形成工作生活两不误的正常局面。

    保障法官健康办案,也需要社会、媒体共同予以关注和支持,为法官健康办案提供一个宽松的空间。舆论要修正对司法的态度,以客观的姿态重新审视法官职业。历史和个案因素,使部分媒体对司法、对法院和法官容易形成对立的情绪。这种负面情绪如果放到新闻报道里面,往往容易对法院和法官造成伤害,无形当中给法官办案造成莫大压力。在成熟的法治环境中,法官作出的裁判,舆论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自由发声,但是归根到底必须严格服从,这是法治的要求,也是法官职业尊荣感的需要。具备终局性的裁判,有助于法官健康办案。

    媒体是促进司法公开和司法公信的重要力量,应该用好手中的权力,以监督为抓手,为司法公开公正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新形势下,媒体与司法应当是良性互动的关系,媒体要为法官依法独立办案创造空间,不预先干涉,不妄加评判,不无的放矢,多监督,少干涉,多宣传,少炒作。

    民众发自内心的拥护与信仰是法律的力量所在。只有法律被信仰,法官才能得到尊重;也只有法官被尊重,法律才能当然得到拥护和信仰。社会对法官判决的尊重和服从,就是对法官最大的解压。司法的魅力,某种程度上体现在它的终局性。法官作出的裁判,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和赞同,甚至可能被大部分人所非议,但是无论如何,你要服从和履行它的最终判决。这是法官的最高尊荣,也是法官减压的治本之策。

    新一轮的司法改革拟通过设立司法辅助人员让法官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通过人财物收归省管摆脱司法地方化、行政化的干扰,来为法官减压。我们期待司法改革能为法官减压。但是,真正能为法官解压的必然是源自民众对法律的拥护与信仰、对法官裁判的尊重与服从,这是中国法治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法官职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责任编辑:吕海龙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2015-3-1    


关闭窗口

您是第 33702652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