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队伍建设 -> 纪检监察

终身负责制 带来新挑战

  发布时间:2015-04-27 11:21:49


    今年4月前后,云南省人民检察院公诉科检察官王珏和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李媛,先后辞职当了律师,在当地司法系统引起了广泛关注。

    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3年,怒江州两级法院共有27名法官调离法院或考到外地;昭通市两级法院2009年至2014年共流失法官122人。

    来自云南昭通的一项调研发现,法官流失表现为以下特点:流失人才趋向年轻化、高学历,而且是审判业务骨干;流失法官多为外地人员;多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流向律师、高薪企业的占7%,流向党政机关的占51%。

    据了解,王珏曾在云南省检察院工作10年,并获得“全国优秀公诉人”称号,参与过“10·5”湄公河血案、“3·01”昆明火车站暴恐案等重大案件办理。

    王珏虽然是业务骨干,但离职前受政策限制仅是正科级助理检察员,年收入约5万元。“离职是各种综合因素的考量。”王珏说,比如工作压力很大。记得2012年因晋宁张永明系列杀人案、糯康案等,自己从3月到12月底一直没有周末、没有正常的假期生活。“律师也有压力,但比法官好多了,收入也高一些。”王珏说。

    昭通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对法官流失的调查发现,法官流失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地域差异,发达地区的交通、文化、教育等环境比较优越,公务员的办公条件、经济收入较高;发展前景,基层法院一些法官工作二三十年还是科员,而在党委、人大、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只要工作满三年都能正常解决副主任科员;工作压力与收入不成比例。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田成有认为,应该正确看待法官、检察官流失现象,既不能无视,也不能夸大。田成有认为,司法改革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即将实行的员额制意味着有两成的人当不了法官,在员额制实施过程中,能不能打破论资排辈,过去不办案的“领导”会不会挤压员额空间十分重要,要让年轻人看到希望和出路,他们才能留下来。

    田成有指出,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意味着法官的风险和压力增大。在这种情况下,独立办案等职业保障能否真正建立起来,也影响着法官的信心。此外,待遇与压力能否成正比,将决定许多人的去留。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一些人离开了法官、检察官队伍,但大部分人还是坚守岗位。这说明法官、检察官的职业还是有吸引力的,年轻人留下来不仅是因为待遇,还有理想信念。

    “司法改革给法官、检察官队伍带来了重组的契机。年轻人在这场改革中要学会等待、迎接挑战。届时我们将会有一支更加优秀的司法队伍。”田成有说。

责任编辑:吕海龙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2015-4-27    


关闭窗口

您是第 33701955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