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审判参阅 -> 经验交流

如何对待网络涉诉信访

  发布时间:2015-05-15 15:57:17


    错综复杂的网络舆情,对法院信访工作如何趋利避害,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积极应对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随着互联网的深度应用,网络舆情特别是网络涉诉舆情逐年增多,这是法院信访工作呈现出的新特点。从内容属性看,利益诉求中掺杂着经济因素;从对象范围看,多元化和群体趋势愈发突出;从行为方式看,非理性手段加剧、过激方式增多;从信访时机看,往往经过精心设计策划;从影响效果看,往往容易产生“连锁反应”等。

    错综复杂的网络舆情,对法院信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法院信访工作如何趋利避害,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积极应对新情况、新问题,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研究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要坚持群众工作统揽,从源头上化解矛盾和问题。一些信访问题之所以由小矛盾发展为大问题,并成为网上负面舆论的焦点,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实际工作没有做好、群众不满意,给了网络负面舆情发展的空间。信访工作说到底就是群众工作。要做好法院信访工作,还需要从源头抓起,这个源头就是群众工作。解决信访问题要坚持群众观点,相信群众,尊重群众,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坚决克服信访人是没事找事甚至是故意找事、给法院添麻烦,把信访人置于对立面,内心情感上产生排斥和厌烦心理的错误认识,要真心实意地为群众着想,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解决问题。

    二要建立网络预警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合力。为更好地预测、预防法院信访工作中的突发事件,要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网络舆情预警机制,通过网上监测、分析、咨询、评估,保证对各类突发信访事件的科学识别、准确分级、及时响应和有效沟通,为党委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应加强法院与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构筑上下齐抓、左右共管,横向到边的信访网络体系。通过定期不定期的矛盾纠纷排查、接待来信来访、其他机关和部门分流转交、上级交办信件等多渠道,对倾向性、苗头性、预警性的信息和已发生的上访信息进行广泛的收集整理,特别是在国家出台各项政策前,要超前进行科学预测,做到关口前移、防患未然。

    三要创新工作方法手段,加强法院信访信息系统建设。信访信息化是进一步畅通渠道、规范信访秩序的必要手段和重要工具。应由上级信访部门统筹规划,搞好顶层设计,在现有系统基础上,根据机关单位使用情况,不断优化升级系统,真正将信访事项的受理、办理、复查、复核、督办等环节都纳入信息平台,大力推行“阳光信访”,全面受理网上信访,增加信访的便捷性和信访办理的透明度,不断减少信访和社会成本,提高信访工作的效率。

    四要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加大网络舆情监管力度。纵观我国互联网发展历程,“技术先行管理滞后”和“先发展后规范”是形成网络舆论复杂的重要原因。从长远来讲,对网络进行统一规范,净化网络环境势在必行。在大的层面上,应由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统一的法律条款和执行标准来进行规范、监管;在小的层面上,各院网站要加强对注册人身份的验证审核,明确各级监管职责,从而把那些有害、虚假、无用的信息拒之门外。

责任编辑:吕海龙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2015-5-15    


关闭窗口

您是第 34070761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