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对象: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潘永如
对话背景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中级人民法院狠抓审判执行各项工作,连年在全区法院系统绩效考核中名列前茅。尤其是行政审判工作,截至2014年年底,已经连续3年在全区法院行政审判单项考核中位列第一,该院的一些经验做法被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在全区法院进行推广。
规范行政审判工作
法周刊:请您谈谈赤峰法院行政审判工作的基本情况。
潘永如:近几年来,赤峰两级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数量逐年递增。2014年收案数同比上升51.35%,截至今年5月30日,中院一审收案数达到上年同期的423.5%,二审收案数达上年同期的107.9%;辖区基层法院收案数为上年同期的167.6%。
虽然面临案多人少的压力,但是由于我们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各项工作得以有序推进。2014年,中院行政案件无一被自治区高级法院改判或发回重审,无一提起再审。
法周刊: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主要做法是什么?
潘永如:做法主要有三个方面。
加强对下监督,确保案件质量。我们推行行政审判裁判文书评查和庭审观摩活动,评查和观摩意见当场反馈给被评查单位,对共性问题通报全市法院。通过评查和观摩,进一步提高了裁判文书质量,增强了法官的庭审驾驭能力。
每个季度,我们会召开全市法院行政申诉、发改案件分析会,对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分析通报,促进全市法院行政案件质量不断提高。现在基层法院的行政案件上诉率和发改率大幅下降,分别由2012年的19%和11%下降为2014年的11%和9%。
试点集中管辖,维护公平公正。为有效排除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我们在巴林左旗人民法院试行行政案件集中管辖,周边3个旗县的行政案件统一由该院进行审理,目前看效果很好。现在我们正在总结调研试点经验,条件成熟后将此做法在全市推开。
加大陪审员参审力度,实现公开透明。我们要求全市法院加大行政案件陪审力度,现在中院行政案件陪审率已达到100%,基层法院行政案件陪审率达90%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协调提高陪审员参审案件的补助,力争使全部行政案件都有陪审员参加。
提高行政机关执法能力
法周刊:你们在行政审判工作中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潘永如:我们通过沟通协调、出台制度,进一步规范了行政审判工作,提高了行政机关的执法能力。
首先要建章立制。我们在审判实践中发现,全市各旗县区行政执法机关存在执法标准不统一,甚至同一行政机关就同类事项作出不同决定的情况,我们及时召开有劳动保障、交警、房管等部门参加的“行政审判和行政执法交流会”,分析存在的问题,统一执法尺度。
随后,我们又针对行政首长出庭和规范行政执法问题,与市公安局和市建委分别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和落实行政审判与行政执法良性互动机制的规定》和《关于建立和落实房屋登记行政审判与行政执法良性互动机制的规定》,从制度层面进一步强化了互动机制,解决了困扰法院多年的行政首长不出庭、案件协调难的问题。现在,赤峰地区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已成为行政案件审判的新常态。
其次是加强指导。我们创办了《行政审判通讯》,每季度发行一期,免费发放给全市各行政执法单位和基层法院,搭建了行政审判和行政执法沟通平台,受到行政执法机关的广泛欢迎。对在案件审理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及时向行政机关发出司法建议,去年发出22条,得到积极反馈7条。连续3年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公布典型案例,分析行政机关胜败诉原因,为政府工作建言献策。市政府对《白皮书》高度重视,市长批示要求各有关单位学习研究,有力推动了赤峰“依法治市”进程。
最后是提前介入。我们对国家重点项目、重点工程派出工作组进行指导,修正行政执法偏差,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如李克强总理批示的“铁南棚改工程”,我们在拆迁工作开始之前,即与辖区基层法院一起派出13名法官组成“工作站”进驻棚改区,为群众解答法律知识,指导基层政府依法行政。据统计,“法官工作站”深入居民100余户,化解矛盾纠纷170余起,协助基层政府制定了各项工作制度,为棚改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营造全民守法的法治氛围
法周刊:除了在审判方法上推陈出新,你们是如何把行政审判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结合起来的?
潘永如:我们立足审判工作实际,加大法律宣传教育力度,积极营造依法行政、全民守法的法治氛围。
一是延伸庭审功能,加强法治教育。我们与市政府法制办、市委党校联合建立了“依法行政法治教育基地”,以庭审为载体,对全市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法治教育。
去年3月审理一起当事人不服治安处罚案时,我们组织了全市300多名派出所长和教导员旁听庭审。10月末,又组织了在市委党校学习的80余名学员旁听庭审。这两次活动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发挥资源优势,扩大宣教范围。除把庭审作为法治课堂外,我们还派出法官到行政机关和学校举行讲座,开模拟法庭,把法治宣传教育引向深入。
2014年,我们到公安机关就治安、交通执法问题开展主题培训,600多名干警参加了学习;培训各旗县政法委、乡镇领导200余人;到辖区大专院校开展法治讲座;为市房产局的一线工作人员开观摩庭;到中学开模拟法庭。今年我们又派出法官到重点高中开办法治讲座。
下一步,我们准备继续开展行政执法培训和在大专院校开展模拟法庭活动,以巩固和扩大法治宣传效果。
面对新问题拓展新思路
法周刊:实行立案登记制后,行政案件数量是否有所提高?对此你们有什么应对办法?
潘永如:今年5月1日起全国法院实行立案登记制,坦率地说压力很大。从5月1日到31日,仅赤峰中院就受理行政案件46件,是4月份收案数的354%,是2014年同期的288%。
案件数量激增的情况在我们预期之内,我们从行政庭抽调一名法官在诉讼服务中心值班,与立案庭配合做好诉前协调工作。同时积极探索多元化行政纠纷化解机制,动员人大政协、政府部门、民间调解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化解纠纷,进一步增强行政案件的协调力度,为当事人解决实质问题。
此外,聘用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善做调解工作的退休干部进驻诉讼服务中心,协助处理矛盾纠纷。这种做法已在辖区松山区法院试行,待有成熟经验后在全市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