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审判参阅 -> 法官说法

免责声明不是APP的避风港

发布时间:2015-12-09 10:50:43


    法律对APP平台团购的规制,要平衡各方当事人的利益,使其合理分担风险,体现出“公平交易”的原则。

    刘小姐通过手机在APP平台订购美睫服务导致眼角膜受损,她将“O2O”服务平台的软件公司和美甲师告上了法庭。近日,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APP免责声明无效,需承担三成补充责任。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网络团购异军突起,吸引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参与,特别是手机APP平台下的“O2O”网购模式,通过在线支付与线下消费相结合,为消费者的本地生活化服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成了当前主流的网购模式。但这种模式由于网站经营者直接参与交易,使得其与商家、消费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变得尤为复杂。

    身份地位的不同决定了法律责任的差异。由于“O2O”交易模式下APP平台的法律责任模糊,导致出现纠纷时消费者难以找到“下家”,不知道究竟该向谁去求偿。

    APP平台的“O2O”经营模式,实际上充当的是一种“混合型平台服务提供者”,其民事责任也应当是“混合性”的,包括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两种。法律对APP平台团购的规制,不仅要通过立法使团购交易纠纷有法可依,最主要的是要平衡各方当事人的利益,使其合理分担风险,体现出“公平交易”的原则。

    就本案来说,APP平台扮演了平台服务提供者和商品经营者的双重角色,所以应当承担与两者相适应的基本法定义务,包括商家对消费者造成损害的侵权责任。当然,“O2O”式的团购不同于传统交易,具有虚拟性、安全技术要求高的特点,对于交易中的侵权行为,APP平台有时很难预料,不能对其施以过重的审查、监控义务。因此,法院判决该平台承担三成的补充责任。

    此前,也有报道称一些APP平台外卖平台对于商家审核不严,致使无证餐厅在平台上“畅通无阻”, APP平台对于商家的审核乱象可见一斑。不同运营模式下, APP平台的法律地位不同,消费者与之对应的基本权利也不相同,因此,要通过立法分清不同运营模式下团购APP平台、商家、消费者的基本责任与义务,才能促进APP平台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吕海龙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    


关闭窗口

您是第 33722358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