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苑文化 -> 审判文化

俯仰观察上下求索 俯仰天地无愧于心

发布时间:2015-12-11 09:11:34


    新时期的人民法官,辩证地从“俯仰”精神中汲取传统文化智慧和精髓,不但有利于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还将有助于法官崇高人格的培育与构建。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作为古人原始的经验积累活动,“俯仰天地”逐渐从一种简单的视觉行为内化成人们的心理意识和思维经验,并在生活实践中彰显出独特的审美价值,不仅对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更是形成了“仰观俯察”的认知传统,成为古人上下求索积极进取的精神内核。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法官,辩证地从“俯仰”精神中汲取传统文化智慧和精髓,不但有利于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还将有助于法官崇高人格的培育与构建。

    “俯仰”精神有助法官修养身性。作为人们最初体察万物的方式方法,“俯仰天地”不仅直观具体,更是突显出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在看似简单的一仰一俯中,古人通过不断修养身性,养成怀瑾握瑜的高尚情操和刚正不阿的傲然风骨。对于人民法官而言,修身养性同样极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之江新语》一书中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正确选择个人爱好,慎重对待朋友交往,明辨是非,克己慎行,讲操守,重品行”。在繁华和喧嚣中,法官正是需要通过修养性情,陶冶情操,保持“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平和从容心态,淡泊名利戒奢戒躁,进而获得内心的安宁与充盈,用法官的良知和正义诠释司法为民的职业情怀。

    “俯仰”精神有助法官自律廉洁。《孟子·尽心上》有云“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俯仰”精神还包含着返观内视、自鉴自省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古人通过“俯仰”这一自我反思的过程来实现自我鞭策与自我提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法官应时刻以 “三严三实”为镜,在“俯仰”中勤于自检自查,让自己的言行举止都符合职业道德和规范,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职业操守。面对利益和诱惑,法官当守得住底线,耐得住考验,做到“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这不仅需要法官平时心存敬畏、警钟长鸣,更要求法官勤于自省、慎独慎微,只有用经得起检验的裁判彰显法律的公正和威严,展现法官的廉洁和正义,才能赢得群众的认可和信任,才能让百姓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与正义。

    “俯仰”精神有助法官求真务实。古人提倡“仰而思,俯而学”,即在学习中要敢于放开眼界,不生搬硬套、不死板拘泥,同时注重思行结合,潜心钻研,在具体实践中求真务实,通过“俯仰自得”,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养。作为一名人民法官,既要仰望星空高瞻远瞩,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胸怀执着的追求和远大的抱负,这样在人生的征途中才不会迷失方向,司法为民的道路才能走得长远;同时,更要脚踏实地俯身耕耘,转变作风求真务实,用自己过硬的专业能力、卓绝的敬业精神,提高案件审判的质量和效率,高效化解矛盾纠纷,切实将司法岗位作为为民服务的平台,满足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期待。

责任编辑:吕海龙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    


关闭窗口

您是第 33700418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