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苑文化 -> 法官随笔

人民法官必须牢固树立看齐意识

发布时间:2016-03-24 17:20:19


    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已经胜利闭幕。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初、“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之始、推进结构性改革和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攻坚之期的重大历史节点上,召开的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于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凝聚共识、鼓舞斗志、奋战“十三五”,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阔步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深远意义和重大作用。

    一、不断提高树立看齐意识的思想自觉

    南宋哲学家朱熹曾说过:“学之道,必先明诸心,知所往,然后力行以求至,所谓自明而诚也。”全体法官必须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清树立看齐意识的重大意义,进而做到主动看齐、自觉看齐、始终看齐。

    树立看齐意识是人民法院坚持正确发展方向的有效保障。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是我国司法体制的政治优势,是人民法院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司法方向的关键。当前,中国正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第一个目标,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人民法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人民法院审判任务越来越繁重,司法改革的难度越来越大,人民群众对公正廉洁司法的要求越来越高,防控风险、服务发展中所承担的职责越来越重要,面临的考验越来越严峻。只有始终向党中央看齐,才能增强政治上的自觉和坚定,才能更好地将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积极应对风险和挑战,确保人民法院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和方向前进。

    树立看齐意识是人民法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人民法院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任务总目标。树立看齐意识能使全国各级法院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情况下,与党中央始终保持高度一致,做到上下一心、意志统一、提振精气神,把准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中的定位,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主动补齐在执法办案、队伍建设、基层基础、信息化建设等项工作中的短板,切实转变就案办案、机械司法的观念,努力使审判工作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得到有机统一,积极主动防控风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树立看齐意识是司法权作为中央事权的内在要求。作为司法者,首先要清楚司法权“来自谁、依靠谁、为了谁”。体现全国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根本大法——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总体框架内的人民法院,是党领导下的审判机关,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权从根本上属于中央事权。在党中央的坚强正确领导下,人民法院不断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二、准确把握看齐意识的实践要求

    哲人说过,我们的行动是唯一能够反映出我们精神面貌的镜子。树立看齐意识,不是简单的工作要求,而是思想和行动的指南,必须贯彻在人民法院工作实践中。

    最根本的是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加强党的领导关键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广大法官要毫不动摇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带头维护党中央权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关系、党的领导与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关系,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在法院得到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始终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和司法道路,坚决划清与西方“司法独立”“三权鼎立”的界限,坚决抵制西方错误思想和错误观点的影响,确保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特别是在关键时刻和重大考验面前,头脑十分清醒、立场十分坚定、旗帜十分鲜明。

    要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理念。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审查和批准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法院重要任务就是为“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必须认真研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法律问题,必须认真研究积极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决策实施中的法律问题,必须认真研究为不断提升我国开放水平提供司法服务的法律问题,必须认真研究依法妥善处理基础投资建设过程中的法律问题,必须认真研究及时处理出口信用保险、境外投资保险等新型保险业务纠纷和资金融通纠纷的法律问题,必须认真研究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中的法律问题,必须认真研究为投资贸易合作提供公正、平等司法服务的法律问题,必须认真研究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户籍人口改变、人口老龄化和流动人口增多带来的一系列法律问题,必须认真研究法治政府建设涉及的法律问题,必须认真研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涉及的法律问题。

    要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到公平正义”的工作目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的要求。人民法官手握司法大权,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必须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裁判任何案件都要做到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敢于顶住各种压力,坚决排除一切外来因素的干扰,严把案件事实关、证据关、法律关,努力使案件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要自觉做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21次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其中有14次涉及司法体制改革的议题,对司法保障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广大法官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从党和国家大局出发,充分认清司法改革的价值所在和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机遇意识、进取意识、责任意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司法改革的决议和最高人民法院重大部署上来,全面理解改革、坚决支持改革,正确对待职务调整、岗位变动,自觉服从改革需要和组织安排,确保完成改革任务,实现改革目标,以创新引领法院工作发展进步。

    三、要努力培养看齐的自觉习惯

    人民法官的看齐意识并非与生俱来,需要不断强化、锤炼、提升,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潜移默化的自觉习惯。

    一要立根固本,牢固树立理想信念。“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作为法官必须补足看齐之钙、固守看齐之源,在坚定理想信念上狠下功夫,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坚持系统、深入、持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到深刻掌握基本观点、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各级法院要把筑牢理想信念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不懈地进行宣传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上求真务实,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坚定法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二要见贤思齐,坚持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向榜样学习、向先进看齐,一直是我们党激励精气神、凝聚正能量的重要法宝,也是法官树立看齐意识、取得新进步的重要途径。邓稼先为了国防事业,离家28年,始终埋头戈壁滩,把一生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党。邹碧华坚守法治信仰,推进司法事业发展,甘当司法改革和公正司法的“燃灯者”。广大法官要时刻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为标杆、为旗帜,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经常对照这些先进典型认真反思、勇于自我解剖,反思己过、不断锤炼党性,争当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的模范,为党的事业服务一辈子,奋斗一辈子,奉献一辈子。

    三要结合工作,解决突出问题。问题是工作的导向。树立看齐意识,需要我们切实解决法院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党的组织来说,要重点解决少数党组织软弱涣散、规矩意识不强等问题,如维护党的意识不强,程序观念淡漠,该向上级报告的不报告,该打招呼的不打招呼,该履行的职责不履行,该承担的责任不承担等。对广大党员来说,要重点解决背离党章要求,甚至忘记党员身份,身在党内,心在党外等党的观念淡漠问题。在查找上述问题的同时,要继续深入梳理在思想、学习、工作、纪律、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改造自己,提高自己。

    四要坚持领导带头,率先垂范作表率。领导带头,就是无声的命令。各级法院领导干部要带头向党中央看齐,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中央要求的认识要立即调整,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中央部署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努力形成以上率下、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

    五要强化监督问责,提高自觉意识。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各级法院党组必须进一步强化主责就是守责、履职必须尽职的责任意识,把问责作为树立看齐意识的落脚点,健全日常管理监督问责机制,敢抓、敢管、敢问责。各级法院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督促广大法官提高自律意识,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事事向中央看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程中开创出人民审判事业的更好明天。

责任编辑:吕海龙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    


关闭窗口

您是第 33700731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