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法官,每天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矛盾纠纷,面对着原告和被告谁是谁非的判断和选择。按照法律规定拿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制作一份判决书并不是难事,难就难在纠纷能否彻底解决。对于法官来说,再多一次与当事人沟通的机会,多一分耐心,多一份付出,多一份真情,或许就会让生硬冰冷的判决书,变成融化坚冰的调解书,达到皆大欢喜的目的。
3月31日,在河南省杞县柿园乡后屯村,村民张玉国和张长友在柿园法庭法官的现场监督下,终于将困扰两家的纠纷一一解决,两家握手言和。
张玉国和张长友本是前后邻居,原本关系相处还算可以。去年5月,两家因为宅基之间的排水沟,种植的椿树、核桃树、葡萄树及堆放杂物等问题,发生纠纷,闹得不可开交。乡村干部多次进行调解,均没有结果。
为此,两家来到开封市司法局《宋都调解》栏目组,邀请人民调解员来到村内现场办公,为两家化解矛盾和心结。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纠纷暂时告一段落。可是之后一方坚决不愿意履行协议中约定的内容,纠纷再次陷入僵局。
无奈之下,张玉国将张长友告上法庭,要求被告停止侵权,排除妨害,恢复原状。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朱仁勋带着书记员程建,多次前往后屯村,就两家之间争执的现场进行勘验,同时,对双方进行耐心调解。由于矛盾旷日持久,根深蒂固,法官在多次奔波之后,还是无功而返。
经合议庭成员研究,2016年3月26日,朱仁勋将该案的民事判决书精心制作完毕,并准备付梓印刷,盖章发送。
27日一大早,朱仁勋坐在办公室内思考案件时,还是对这起纠纷难以释怀。他反复思索,从表面上看,白纸黑字的判决书或许能为两家的纠纷作一个了断,也许能让法官尽快从矛盾漩涡中摆脱出来,可是以判决方式结案,下一步将会进入执行程序,拘留、罚款等各种强制措施都有可能被运用到当事人身上。这样,双方的矛盾就可能激化。作为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居,以后又该如何相处呢?
思虑再三,朱仁勋决定再进行一次调解。于是,他当即带着书记员来到双方家中,将再次调解的意思表达出来。他从邻里亲情的角度,深有感触地说:“你们两家的纠纷从法律关系来说并不复杂,之所以组织你们一次次调解,就是想彻底帮助你们打开心结。远亲不如近邻,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有啥矛盾解不开呢?”
在整整一天的调解努力下,双方均同意让步。临近傍晚时,调解协议终于达成,张长友于4天内将堆放在张玉国房屋后的杂物清理完毕,张玉国在房屋后修建一院墙。该协议履行完毕后,张长友将大门口距离原告房屋附近的一棵椿树清除。
协议达成后,法官趁热打铁,现场监督双方履行协议。经过整整四天的辛勤工作,该协议已经逐项得到履行,困扰两家一年多的纠纷最终在法官的耐心调解下得到彻底化解。
看着一连几天在村内奔波的几位法官,张玉国和张长友感到有些内疚。张长友感激地说:“朱法官,你为我们的案子真是费了不少心,谢谢你们啊!如果不是你们苦口婆心做工作,俺两家的矛盾不知道啥时候才能解决。”
看到这,在场的法官长长舒了一口气,开心地笑了。判决书虽然没有发送到原告和被告手中,可是这样的调解方式,无疑是最好的结果。
(作者单位:河南省杞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