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市人民法院古城法庭现有干警7人,其中法官3名,书记员1名、其他工作人员3名。法庭辖古城、无梁、朱阁三个乡镇84个行政村,人口12.6万余人,辖区面积208平方公里。近年来,该庭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三个至上”指导思想,把便民、利民、为民的思想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把亲民、爱民、护民的思想融入到每个案件之中,把调解作为首选和主要的办案方式,秉公办案、廉洁执法,充分发挥了人民法庭“理一方民情、保一方平安”的前沿阵地作用。三年来共审执结各类案件926起,年平均结案300余起,为维护辖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此,该庭两次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荣立集体二等功,并先后被省高院授予“四最法庭”、 “全省法院民调工作先进单位”、 “省优秀人民法庭”等荣誉称号。
调解得民心
为从源头上化解和减少各类社会矛盾纠纷,提高人民群众对司法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方便群众诉讼,加强司法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沟通联系,该庭在全省乃至全国首次推行以法庭为主导、司法行政部门(司法局、司法所)、村民调组织共同参与的人民参审团制度。今年3月20日,禹州法院和禹州市司法局联合下发文件,在古城法庭所辖的古城镇、无梁镇和朱阁乡开展人民参审团的试点工作。通过三个多月的试点,110多名群众以人民参审员的身份就地参与司法活动,零距离亲身感受到了法庭干警亲民、爱民之心和便民、利民之举。对发生在辖区的相邻关系、婚姻、赡养、抚养、侵权、人身损害赔偿等纠纷,该庭干警和人民参审员一起就地办理案件,让当事人在村里就能打官司。经过全方位、多层次、形式多样的调解工作,该庭辖区内绝大部分纠纷在村里即得到妥善解决,案件调撤率达到90%以上。该庭不断创新的审判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积极贡献,从而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公平润民心
今年5月份的一天,一位洛阳籍的当事人李某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到古城法庭提起诉讼,起诉当地一位个体私营老板拖欠的货款。令李某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二十余天时间,该庭就为李某追回货款11万多元。事后,李某为古城法庭不搞地方保护主义、公正高效办案的精神所感动,遂给法庭送来一面锦旗,上面写着这样两句话:“公正判案无愧于国家百姓,公道处事对得起天地良心。”其实,所有到古城法庭打官司的当事人,对古城法庭公正裁判、不徇私情的办案作风都有此同感。
古城法庭7名干警中有4名是大学本科学历,庭长王宏宇是研究生学历。干警们深深懂得:公正司法是人民法庭审判工作的灵魂和生命线,如果失去了公正,法庭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面对受理案件不断增加、案件类型日趋复杂的局面,他们不断强化“公正、公平、高效”的执法理念,提出了“练内功,找内因,办铁案,正形象”的要求,自觉查找自身不足,及时自觉充电,做到法律业务精通,审判技能熟练。该庭经常参加开展全院举行的优秀法律文书评比、优秀庭审观摩评比、精品案件评比等业务比武活动,有效的提高了干警的业务素质。为警醒每个干警慎用手中的权力,不错判一起案件,该庭专门腾出两间房子,作为特殊的展览室,一间摆放当事人赠送的锦旗、镜匾,另一间摆放当事人所送却无法退还的礼品。同时,他们还自觉把“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权、慎欲、慎微”作为自已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不徇私情、公正审判。3年来,该庭没有发生一起违法办案现象,没有一人受到党政纪处分。
真诚感民心
人民法庭的职责重心就是利用审判职能化解民间矛盾,维护社会安定。古城法庭在审理各类案件时,牢记公正与效率的司法主题,结合法庭案件的特点,总结出了“快、活、准”三字审判法。“快”即审判速度要快,“活”即审判方式要灵活,“准”即审判对象要准。为减少当事人的诉累,该庭设立了速裁法庭,对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争议不大、法律关系明确的案件,由速裁法庭适用简易程序快速审理,大大缩短了办案周期,据统计,经速裁法庭审结的案件数量约占该庭受理案件总数的75%。工作中,该庭干警本着“能调则调、以调为主、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指导思想,调解了一起又一起的纠纷,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为辖区的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今年5月份,该庭受理李某某诉杨某离婚案。双方因琐事发生争吵、斗殴,后发展到双方各召集数十人准备再次械斗。古城法庭接到群众起诉已是傍晚时分。凭着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当晚王宏宇庭长即带领干警找到双方当事人,做好说服教育工作,防止事态恶化,一直到第二天凌晨一时许,才将双方纠集人员全部劝回。第二日上午8时,法庭在村里现场开庭,在分清是非的基础上,召集村干部及当事人的亲属十余人共同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经过多方努力最终使双方重修旧好。古城法庭的干警们经常深入辖区村庄,想当事人所想,急当事人所急,他们还在乡村民调组织设立便民诉讼联络点,制定便民诉讼规章制度,让人民群众参与到案件的审判和调解中,把矛盾纠纷平息在萌芽状态,把法庭设在村里,设在离人民群众最近的地方。并多次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班,对乡村民调组织和司法助理及热心调解的人民群众进行培训,提高他们法律知识水平和化解矛盾的调解能力。
三年来,古城法庭共审执结各类民商事案件926件,其中以调解和撤诉方式结案845件,调撤率达到91.3%。在所判决的81起案件中,服判息诉率达到97%,上诉率仅为3% ,无一起改判和发还案件。所办结的案件没有一起超审限,没有一起上访案件,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积极的贡献。
服务连民心
“我们在岗一天,就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去干好每项工作,让群众满意。”这是古城法庭法官的共同心声,也是庭长王宏宇常说的一句话。
为进一步改善办公办案条件,方便当事人诉讼,2007年5月1日,新的古城法庭开始筹建,2008年3月9日,占地面积4.75亩,主体工程为二层楼房、总建筑面约800余平方米的新法庭落成并投入使用。法庭设有标准化审判庭、合议室、案件调解室、立案接待室、图书资料室、文化活动室、人大代表联系室、律师阅卷室等。优美的环境使法庭的面貌焕然一新,同时也为更好地开展审判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工作中,古城法庭全体干警以接待来访为窗口,对当事人努力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杯茶水暖心,一声开导问候;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让群众少跑一次腿,少等一分钟,少费一份心,少误一点工。该庭向社会公开四项承诺,即承诺法庭没有星期天,以便于当事人及时立案;承诺文明用语、廉洁办案。如发现有干警对当事人态度蛮横的情况,由庭长带头向当事人赔礼道歉;承诺没钱也能打官司,对缴不起诉讼费用的当事人,该庭积极给予司法救助;承诺在审限内提前结案,以提高办案效率。为方便当事人诉讼,该庭推行预约上门立案、巡回办案、假日法庭等办案方式,使需要法律帮助的群众不出门、不出村,在床头、地头就能打官司。为了给当事人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该庭将案件流程、举证须知、诉讼费收费办法、诉讼风险告知、案件公开审理制度、审判人员回避制度等等汇编成《诉讼指南》装入诉讼资料袋,发给当事人,此举受到群众的高度赞誉; 该庭设立了便民服务处,设立了当事人休息室,为当事人和人民群众免费提供茶水、法律报刊和诉讼书状格式用纸。此举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