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五一”不太平静,首先刷屏的是魏则西事件。
21岁的大学生魏则西在知乎网站上对“人性最大的恶是什么”这一问题做出了回答,回答中讲述了自己患上罕见癌症滑膜肉瘤,在绝望中打开百度,搜到排名靠前的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的肿瘤生物免疫疗法,将其当成救命稻草,却最终发现这不过是一场骗局,他在不久之后因病辞世。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魏则西的心情想必是绝望而沉重的,他没有带着这份对人性之恶的愤怒沉默离去,而是选择了披露,呐喊,才有了现在铺天盖地的讨论。
这里牵涉到多方势力,互联网巨头百度公司,部队三甲医院,手握民营医院大半江山的“莆田系”。而随着新闻的发酵,媒体的挖掘,更多的方面也被牵扯进来,各种投资方,以及“莆田系”背后可能存在的“大老虎”。甚至还出现了一些阴谋论。
这是一潭巨大的浑水,很难说,已经投入其中的魏则西的生命能改变什么,是百度放弃竞价排名?还是“莆田系”的倒闭?抑或是公立医院放弃科室外包?也许什么都改变不了。
自媒体上不断地追问和争论,谁才是真正的“恶人”?其实无须争论,百度、“莆田系”、武警二院是一根完整的利益链条,缺一不可。
当然,每一个生命的非正常离去都值得追问。同样发生在“五一”期间,深圳一名24岁的女教师在搭乘滴滴顺风车时被司机抢劫杀害。与魏则西事件背后的一潭浑水不同,这一案件的追问对象十分明确,就是网约车平台及其监管部门。但这一平台并非第一次出事了,女乘客被强奸的,被猥亵的早已出现过,监管却一直在路上。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是一个争论千年也没有结论的经典辩题,《三字经》开篇就说人之初,性本善。荀子则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在这个人们可以将无形的手无限伸长的时代,人性的善与恶其实更加模糊不清,在魏则西事件和女教师被劫杀案件中,大约更能展现荀子的观点: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商人或许并无杀人之心,也并未直接举起屠刀,只是逐利而已,然而在这逐利的过程中,成了恶的土壤,罪的帮凶,正应了那句话:“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在没有出现罪与恶的时候,这逐利却是自然而然理所应当的,只是,一切都应当有底线,就像孙猴子头上的紧箍咒,调皮捣蛋是可以的,出了事总有办法来管得住你。
这底线,应当是法律,谈道德,谈善恶,谈良知,都不如谈法律,那是拽住逐利这匹野马的唯一缰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不能只是口头说说而已。
不能再出现下一个魏则西,就应该珍惜魏则西用生命给的这次机会,好好的整顿一下医疗行业乱象,不能再出现下一个被劫杀的女教师,就应该好好整顿一下网约车平台。
毕竟,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