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应林,禹州市人民法院金融庭审判员,现年58岁,扎根审判一线30多年。仅仅2016年上半年,就结案近120起。他以公正高效的办案作风,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神圣使命,把审理的每一起案件都办成经得起检验的“铁案”。
近日,笔者来到禹州市人民法院金融审判庭,见到了温应林法官。眼前的他,瘦削的身材,突显出干练的气质;满头乌发中掺杂着几缕白发,是青春在岁月中的沉淀;深邃的眼神,满载着坚毅和自信;脸上时刻洋溢着舒心的笑容,彰显着他对法官这个神圣职业的热爱。
“他承办的案件一直是庭室最多的,而且办案质量高,效果好。”该院金融审判庭庭长康志军介绍说。自2012年进入金融审判庭起,年均结案160多件,无一错案,无一超审限,无一涉诉涉涉访案件。
一个已过知天命之年的老同志,是如何做到与年轻法官相比也不遑多让呢?是如何做到公正与效率兼顾呢?带着这个疑问,笔者对温应林进行了采访。
“当你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时,生活就是一种享受。”温应林道出了自己的小秘密,“工作中时刻保持乐观的心态,开开心心的完成每一项任务,你才不会被工作所累,审起案件案件来才会事半功倍。”
“当然,审判工作也有‘小窍门’,把这些‘小窍门’运用好了,才能给审判“提速”。例如,针对‘送达难’的问题,我们庭在文书送达上采用分类管理方法,应诉送达以书记员专人送达为主,承办人员送达为辅,裁判文书送达则以承办人员送达为主,专人送达为辅,既能加快送达速度,节省承办法官时间,使法官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案件审理中去,又不至于使判后答疑落实不到,最大限度的实现案结事了。”温应林法官补充说。
为了提升审判效率,该庭还采取“1+1”工作法,对人员分工进行“内部流程再造”,一名老法官与一名年轻法官结成“对子”,由老法官对年轻法官“传、帮、带、教”,年轻法官帮助老法官熟悉案件审判管理系统使用、电脑操作等。这就解决了年轻法官经验不足的问题,又破解了老法官对电脑运用不熟练的难题。
“老温叔处理案件不仅热情高,心思也很缜密。”金融庭年轻法官罗小乐笑着说。“新到手一个案件,他都立即着手审核,进行分类、筛选,哪些案件可以调解,哪些案件直接“一步到庭”,哪些案件需要“冷处理”,在脑海中都有了个初步处理方案,实际上就是为每个案件‘私人订制’。老温叔工作时间安排的也十分合理,他有个‘小本本’,时常带在身边,上面详细记载着案件的开庭、调解时间,还有诸如哪些需要组织二次调解、哪些需要调取证据等事项,所有的问题都一目了然,正是这些小细节准备的充分了,办案速度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法官,温应林认为调解是提升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他时常将调解贯穿于案件审判的全过程。在处理原告张某诉被告李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中,张某、李某原是好朋友,李某由于资金需要向张某借款5万元,到期后未能及时归还。这起案件案情简单,法律关系明确,直接开庭下判决就行了。温应林仔细思忖,一旦下达判决,案件周期会延长,两人关系也就彻底决裂了,达不到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统一。经过与双方的沟通,温应林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张某之所以起诉到法院,是因为李某资金周转不开,希望能延期还款,但张某认为李某是拖延时间想赖账。张某由于要账心急言语上有些过激,李某一气之下索性不接张某电话。找到了症结所在,温应林心里有了底,一周内组织双方两次调解,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两人最终握手言和,李某同意分两次将欠款还清。
公平正义是法律的追求,效率也是法院永恒的主题,要以效率促公正,效率促质量,迟到的公正就是不公正,只有公正效率兼顾,才能给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温应林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