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审判参阅 -> 经验交流

如何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发布时间:2016-09-09 11:45:03


    法官作为代表人民行使审判权的工作人员,必须在审判实践中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坎上,落实在行动中。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传家宝。当前,我国已经拥有7亿网民,从交友娱乐、共享经济,到信息传播、意见表达,互联网正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意见上网也成为公众习惯。

    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提到:“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法官作为代表人民行使审判权的工作人员,必须在审判实践中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想群众之所虑,谋群众之所求,急群众之所难,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坎上,落实在行动中。

    走网上群众路线,要在渠道平台上塑“形”。一是扩充听取群众意见的平台。“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收集、分析、反馈网上意见的平台,让网民能更方便地提出意见。比如,打造网上信访大厅、设置网上法官接待室等,畅通网络社情民意表达渠道,让群众更方便地表达诉求。二是搭建网络正能量的传播平台。在新形势下,人民法院不光要运用好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更需要打造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和客户端等自媒体,并做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司法好声音传播出去,增强网上信息的吸引力、有效性。三是更新升级网上服务平台。依托信息化技术,打造智慧法院,提升法院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水平。如设置电子卷宗查阅区,当事人可以通过电脑或自助终端查询案卷材料;设置案件进度自助查询区,当事人通过电脑查询案件办理进度;开辟庭审现场观摩区,当事人通过电脑或LED屏幕观看庭审直播;开通网上立案系统,对案件实行自主登记立案,节省当事人立案等候时间。还可开发手机终端APP,让当事人通过手机终端与法院互动。

    走网上群众路线,还需在素质能力上强“筋”。当网络生存成为一种不可逆的大势时,面对网络舆论,法官的一言一行都被放大、聚焦,部分法官可谓心态复杂。有的当“鸵鸟”,对网络恐惧,装聋作哑;有的当“路人”,对网络上的意见建议随意轻率,任性发布;有的当“家长”,在与网民的沟通中高高在上,回复官腔味。为此,我们要着力提升法官应对网络的素质能力。一是做到敢发声。始终牢记自己代表国家、人民行使审判权,要以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贯穿于用网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敢于发声。二是做到巧发声。网民大多数是普通群众,来自四面八方,各自经历不同,观点和想法肯定五花八门,不能要求他们对所有问题都看得那么准、说得那么对。有时候,网民还可能有牢骚与怨气,不可能都是和风细雨、和颜悦色。对此,需要法官灵活掌握同网民打交道的能力,要学会争取团结大多数,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舆情回应,帮助群众厘清事实真相,把网民情绪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责任编辑:吕海龙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    


关闭窗口

您是第 34163951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