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审判参阅 -> 经验交流

“红头文件”可有“白话版”

  发布时间:2016-09-21 16:25:10


    政府机关出台的政策文件,往往因表述严谨让群众觉得“高冷”、不易懂。河南省日前要求,政府机关出台的“红头文件”要配套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即将“官话”翻译成“白话”,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把群众关心的事情讲清楚。

    一些政策虽然对百姓有利,但由于百姓看不懂,从而容易产生误解。譬如:有的地方出台的医改政策,目的是为了解决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但由于这一政策向社会征求意见时,百姓看不明白,搞得一头雾水,甚至一些官员也说不清楚,从而使民众很有意见,增加了执行的难度。如果像类似的文件出台后,配上“白话版”,专业性的东西用非专业语言表达,就让百姓明白今后看病能享受到什么、个人支付的比例比以前是多了还是少了等等。

    事关民生、社会发展类的文件,归根结底都会落实到百姓头上,事关百姓的切身利益。把原本“官气十足”的文件转化为百姓听得懂的“白话版”,就是把百姓从原本的陪衬、配角,变成主体和主角,从原本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接受者,从原本的抵触者变成了积极推动者。从而使文件不再被曲解,使文件执行起来更顺畅,更有效果。

    当然,红头文件配套“白话版”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起草文件的有关部门和官员深入基层,深入到百姓中间,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学会与百姓交流,只有与百姓打成了一片,知道了百姓想什么、需要什么,消除百姓的担心与疑虑,才能在配套“白话版”时真的能说出百姓语言,才能让百姓看得懂、听得懂。

   

责任编辑:s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    


关闭窗口

您是第 34163914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