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周刊:浦东法院20年来在知产审判“三合一”机制上的不断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请您简要介绍一下。
张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到“不忘初心”,在我看来,浦东法院知产人是深知其中三昧的,20年来他们始终在探索的道路上前行,成果令人欣喜。
对于取得的成效,我体会颇深:知产审判“三合一”提升了审判质量。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案件统一由知产庭审理,解决了以往刑事审判法官、行政审判法官知识产权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确保了法律的准确适用。同时,“三合一”审判促进了法律适用的统一,确保裁判标准的统一。开展“三合一”审判工作20年来,我院未发生过知识产权民事、刑事或行政裁判相互冲突的情况。
“三合一”审判机制提升了审判效率。在“三合一”审判机制下,刑事或行政案件审理中查明的事实可以作为权利人提起民事赔偿诉讼的相关依据,免除或减轻了权利人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负担,提升了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审理效率,有效避免了司法资源的浪费。
“三合一”审判机制提升了审判效果。我们通过案件高质量的审理,有效发挥典型案例对社会公众的法制教育作用,以及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规范引导效应。另一方面,通过“三合一”审判有效促进了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程序的规范。对检察院指控定性错误的案件,依法判决改变指控罪名。对行政机关认定违法行为缺乏事实基础的案件,通过依法判决撤销行政处罚等方式,起到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和引导作用,进一步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
此外,“三合一”审判机制有助于形成队伍合力,也有助于深化司法改革。
法周刊:请谈谈浦东法院完善知产审判“三合一”机制的具体做法。
张斌:一是案件合一,夯实“三合一”工作基础。考虑到司法实践中,刑法分则规定的侵犯知识产权罪的案件数量总体不多,而案件数量过少,不利于发挥知产庭专业化审判的专业优势和规模效益,浦东法院从2015年9月起扩大知产庭受理刑事案件的范围,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非法经营罪、扰乱市场秩序罪纳入,罪名从7个扩大到21个;今年9月又进一步扩大了涉知产行政案件受案范围。
二是人员合一,夯实“三合一”队伍基础。无论是知识产权民事案件,还是知识产权行政或刑事案件,一般均由知产庭法官审理,不以跨庭组成合议庭的方式审理案件。为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知识产权法官队伍,浦东法院通过从知产庭审理民事案件的法官中培养、从刑庭、行政庭等部门选调、从刚提任的年轻法官中选拔三种模式,让不同类型的法官相互融合,共同成长,有效促进了“三合一”审判工作的开展。
三是庭内分工与院内相关部门分工结合,形成“三合一”整体合力。
为进一步落实上述审判工作机制,浦东法院2015年、2016年先后制定实施关于涉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审判工作的若干规定等多项规范性文件,以此强化制度保障。
法周刊:浦东法院在知产审判“三合一”机制探索方面,取得了上级法院、兄弟部门的大力支持,请谈谈你们在这方面做的工作。
张斌:浦东法院在探索知产审判“三合一”机制过程中,上海高院给予了充分的关心和全方位的指导。2014年,上海三级法院全面推行浦东模式,实现了知产审判“三合一”机制的全覆盖,为包括浦东法院在内的基层法院深入开展“三合一”审判工作提供了充分有效的机制保障。
浦东法院牵头,与浦东新区检察院、公安局、知识产权局等单位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一是梳理存在问题,就相关实体和程序问题增进共识,统一辖区相关案件的司法标准,保证刑事司法各环节执法标准的统一。二是总结推广经验做法。加强刑事司法工作的规范性,促进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三是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活动安排,加强相关工作机制和案件执法的研究,主动服务区域发展。
浦东法院将深化改革、不断开拓、注重创新、勇于实践,努力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积极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