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
一是要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理想信念的动摇和滑坡被习近平总书记视为“最危险的动摇”和“最危险的滑坡”。当前,身处司法改革的洪流之中,法院领导干部如果出现理想信念的动摇和滑坡,往往在改革的关键时候不敢迎难而上,失去改革的先机。因此,必须持续强化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时刻保持思想的纯洁。要持之以恒的读书学习,真正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境界要求。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因此,领导干部要强化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研究,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司法改革问题和推动法治建设的能力。同时,要广泛学习管理学、社会学、国学等知识,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立心、树德作用,积极吸收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充分涵养领导干部的道德操守和人格修养,让领导干部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二是要多积尺寸之功。政德是领导干部为政的逻辑起点,更是领导干部从政的底线,反映着领导干部的人品和修为。人民法院作为司法机关,必须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法院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牢记“功成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的道理,特别是在审判管理、工程建设等重大问题上慎之又慎,多做铺垫之事,多行务实之举,推动法院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领导干部要注重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在改革的攻坚克难、疑难复杂案件的办理上讲党性、讲原则、讲人格,严以修身,正心明道,保持人民法官的公仆本色,为全院干警起好带头作用。
三是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领导干部不仅是法院发展定盘星,也是抓队伍的压舱石,履行着一岗双责的主体责任。领导干部要守公德,就必须在选人用人上出于公心、充分履职,为法院选拔一批法治信仰坚定、法律业务纯熟的法官队伍。近年来,随着员额制改革的深入,很多干警都面临进退留转的问题,需要领导干部认真研判、处理好个中细节。因此,领导干部必须保持坚如磐石的政治定力,特别是在对待干部选拔和法官员额遴选等问题上,要坚持一切让业绩说话,让优秀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四是要培养良好的家风。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实践反复证明,良好的家风如同一道无形的“防护网”,能将贪腐拒之门外。法院领导干部身居要职,要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格践行良好家风,防止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干扰办案的不良现象发生。要严格约束配偶及子女,严禁利用法院领导干部的影响力为案件牵线搭桥,利用领导身份获取经济利益上的便利,最终玷污审判权以及对领导干部人格的侵蚀。
人无德不立,政无德不为,国无德不兴。在全面深化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法院领导干部不仅要抓好法治发展的百年大计,更要常修为政之德,善养浩然之气,做到德可为师、行可为范,散发出强大的人 格魅力,在法院内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在外部以道德的力量传递司法的人文关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法治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