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队伍建设 -> 法官风采

依法律办案 凭良心做人

禹州市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一庭庭长张华伟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10-01-21 08:52:07



 张华伟,中共党员,46岁,四级高级法官,本科学历。1988年到禹州市人民法院工作至今,现任禹州市法院民一庭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他二十年如一日,一步一个脚印,勤勤恳恳,无怨无悔,把自己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民事审判工作中去,黑发渐成白发,皱纹爬满曾经稚嫩的脸颊,但那颗对法律崇拜、对工作执着、对人民热爱的心依然充满激情与活力。二十多年来,他和他所领导的单位连年是院里的先进,多次荣立三等功,他一直坚持依法律办案、凭良心做人

 

 坚持学习  强化素质

 

 认真学习政治、业务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是他对自己也是对他的同志们的朴实无华的要求。他和同志们认真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深刻学习体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把民事审判工作融入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大局,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把解决纠纷、化解矛盾、促进和谐作为民事审判的根本目标。

 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是他孜孜不倦的追求。参加各种业务培训,认真看书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在单位经常组织对新颁布实施的法律、司法解释的学习和对常用法律的再学习,通过针对案件讨论,交流学习心得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民一庭还担负着对各人民法庭的业务指导工作,在指导学习的基础上,针对某一类案件的审判进行专题讨论。去年他们组织了交通事故案件案件专题研讨,形成倾向性意见,指导该类案件的审判,受到上级法院的好评,今年他们又组织民事案由规定的专题学习。

 

 依法办案  服务大局

 

 案件当事人不论他是当地人还是外地人、是官是民、是单位还是个人,衡平他们权利义务的只能是法律,依法办案是法官的天职。去年4月,延安永华物资有限公司职工神情慌张地跑到禹州市法院,称其公司的一辆大型作业车及车上装载的易燃易爆的10吨轻烃被禹州市文殊乡韩洼村村民扣押。10吨轻烃像一枚炸弹,随时都可能因泄露或其他意外引燃爆炸,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后果不堪设想。接到案件后,他带领二名同志迅速赶到案发地,严厉批评了被告的错误行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他们耐心的说服下,当日深夜11时,被告及其亲属终于被说服,并主动清理了路障,使危险品轻烃安全出村,化解了矛盾,避免一起恶性事故的发生。

 加大案件的调解力度,通过调解化解目的,他们根据调解工作的实际情况,摸索总结出了主动、灵活、开放、耐心八字调解法,提高了案件的调解质量和效率,去年全庭案件调撤率达71.3%。他们在抓好案件调解的同时,彻底改变以往就按办案的狭隘审判思想,在大力强化调解、千方百计提高调撤率的同时,全面加强人民调解的指导工作,逐步规范和完善了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相关制度,使人民调解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大量民间纠纷通过人民调解组织化解,有效地节约了司法资源,使大量的民间纠纷消化在萌芽状态,社会矛盾不断减少,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廉洁勤政  恪守本分

 

 他经常告诫自己:我们每年经手的案件可能几百起,但当事人可能一辈子只打这一场官司,我们要对得起法律、对得起当事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让当事人通过这起诉讼相信法律。2009年元月的一天,家住禹州市钧台办事处的陈老汉到法院哭诉:他有四个儿子,分家时已讲好,每个儿子按月轮流给粮食、食油和零用钱到他,当轮到小儿子家给粮食时,因小儿子已外出打工,小儿媳不仅不给,还打骂他,并把他撵出了家,年都没法过。他和书记员骑上自行车赶往陈老汉家。因为急着赶路,一不小心连人带车摔倒,手背划破,胳膊摔伤,但他忍着伤痛,到医院稍微包扎了一下后,便赶到陈老汉的小儿媳家去做工作,陈老汉的小儿媳见他带伤上门,便觉得不好意思。他趁机做她的思想工作,小儿媳表示愿尽赡养义务,但要求陈老汉帮着照料小孩。老汉也同意,双方言和,小儿媳当即把30斤粮食、二斤食油和50元钱给陈老汉。事后,陈老汉逢人就说张法官是个好人。今年5月,王某因租赁纠纷与他人打架致人轻伤被公安机关逮捕,对方又以解除租赁合同将其起诉,双方矛盾尖锐,他认真了解案情,发现诸多矛盾的核心指向王某怀疑其妻与对方有染,他抓着问题关键,针对性做调解工作,缓和矛盾,严肃批评双方的不当行为,通过耐心的说服教育,使双方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顺利就医疗费和合同纠纷达成协议,王某也因积极赔偿被公安机关放了出来。事后,王某到法院感谢并留下2000元钱,被他婉言谢绝。

 

责任编辑:李锐    


关闭窗口

您是第 33699534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