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苑文化 -> 法官随笔

中秋月饼

  发布时间:2010-01-21 09:53:06


 距中秋节还有数日,母亲让我回家过中秋吃月饼的电话,便一下子把我带回了童年中秋节的回忆中,母亲忙着做月饼的身影在我的眼前萦绕,让我想起了母亲亲手做的月饼那酥酥的、香香的、甜甜的味道。

 母亲是家乡远近闻名的月饼王的独生女,大半辈子都与月饼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小跟外公学习做月饼的手艺,做出的月饼乡里乡亲交口称赞;与父亲结婚时的嫁妆中,比别人又多了一套精美的月饼模具。后来,靠着它和母亲精湛的做月饼手艺,维持着全家的温饱生活,直到有一天开始兴起割资本主义尾巴风,母亲才小心的将模具收起,并珍藏在里屋的箱底。

 记得那一年中秋节,母亲带着我和弟弟到村经销店买东西,弟弟看到柜台里圆圆的月饼闹着要吃,虽然只要一角五分钱,但对于一个只有父母两个劳动力的七口之家,仍是不小的开支,母亲摸了两次口袋终没有拿出,只好哄着弟弟回家做月饼给他吃。

 回到家里,母亲便开始准备做月饼的原料,面粉、猪油、芝麻、花生、核桃家里都有,冰糖也从村头李大夫的中药铺子里弄来了,唯一缺的就是砂糖,那年月砂糖可是稀罕东西,母亲到经销店给人说尽好话也没能买到,无奈便带着我和二哥到山上挖茅草根,挖回后去皮洗净捣碎,用布包上取出汁水,就代替了糖水。原料准备好后,母亲把芝麻、花生米和核桃仁一一放入炒锅中翻炒,满屋弥漫着浓浓的香味,我们兄弟三个仿佛已经看到了即将做好的月饼,不停地吞着口水。这时,母亲让二哥把冰糖和炒熟的芝麻、花生、核桃舂碎,自己又在面板上和面,她把茅草根制成的糖水、炒熟的面粉、猪油和在一起,用力揉捏至又粘又软,制成两个做月饼的面皮。

 月饼的皮和馅都准备好以后,母亲把珍藏的月饼模具拿出抹上油,便动手包月饼,包好的月饼放在模子里压型,轻轻扣一下,一个成型的月饼就快乐地落下来。二十分钟以后,心灵手巧的母亲便烤好了两个黄灿灿、香喷喷的月饼。

 明月初上时分,大哥从十几里外的学校回来,母亲便将我们兄弟四个叫到一起,拿出一个圆圆的月饼,横竖切成四块,深情的说:好儿男志在四方,你们兄弟四个要志存高远,一定做有出息的好男儿!母亲的话音刚落,年幼的弟弟便拿起一块月饼,高兴地唱着儿歌跑了。大哥、二哥各拿了一块慢慢的吃着,似乎品味母亲的话语。我也拿起一块,轻轻的咬了一口,酥酥的、香香的、甜甜的,这一口,就成了我对中秋佳节吃月饼最美、最好的印象。

 后来,大哥成了一名煤矿工人,二哥当了人民教师,我则远赴塞外成了一名军人,只有弟弟在家照顾母亲,当了农民,真的实现了母亲好儿男志在四方的期许。

 改革开放后,母亲和弟弟在家建起了家庭月饼作坊,成了家乡最早的个体工商户。靠着母亲自幼练就的好手艺,很快创出了响当当的牌子,十几年下来,不但盖起了楼房,还成立了自己的面点月饼公司。期间,我们兄弟虽天各一方,二十几年没有在一起过中秋节,只能通过书信、电话向母亲捎去问候。但每年中秋节前夕,总能收到母亲千里之外寄来的她亲手做的月饼。

 近两年,大哥、二哥已经先后退休,我也脱下军装回到家乡,每年中秋大家都会聚到母亲身边共度佳节,共享团圆。喜庆团聚之余,看着餐桌上各式各样,种类繁多、口味各异的月饼,总觉没有小时候母亲亲手做的月饼,能让我一下子就能闻到中秋的气息,酥酥的、香香的、甜甜的,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责任编辑:李锐    


关闭窗口

您是第 33704034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