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要看群众满意不满意。日前,笔者在随禹州市人民法院法官回访当事人过程中,欣喜地发现,该法院积极践行司法为民理念,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许多案件的处理都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收到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现场开庭教育了全村群众
1 月18 日,按照全省法院”万名法官回访万名当事人”活动的要求,禹州市人民法院古城法庭庭长王宏宇来到辖区无梁镇徐庄村,对前不久在该村现场开庭处理的邻里纠纷案件进行回访。徐庄村原党支部书记姜俊甫深有感触地说: “在村里现场开庭真好,教育面广,原、被告双方也不用往法庭跑了,方便了老百姓,很受欢迎。
去年8月份,该村的王常(化名)因相邻权纠纷将邻居王根(化名)起诉到古城法庭。承办该案的庭长王宏宇在现场勘验时发现,两家是按村组统一规划建宅的前后邻居,位于后排的王根按当地习俗在门口修建方台,阻止了王常家的排水,进而引发纠纷。根据了解,该村在家门口修建方台的情况较多,一到雨天,村民时常为排水问题发生纠纷。为了就近化解纠纷、教育群众,去年10 月8 日,法庭对此案在该村公开开庭,村里400 多名群众围在现场进行旁听。
庭审中,原告细说了因被告修建方台阻挡排水,致使自家多次被淹的苦恼被告则一再强调修建方台符合当地的建宅习惯,双方围绕乡俗与法规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庭审后,主审法官以案释法,向原、被告双方耐心讲解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相邻关系;教育原、被告依法处理好相邻关系,不做损人利己的事。在法官和村组干部的调解下,被告同意拆掉方台,排除障碍,双方握手言和,旁听的群众也从中受到教育。在此后的一个多月里,该村十几户搭建方台的村民纷纷自觉拆扒改建。
笔者追踪:开展巡回审判是禹州市人民法院2009 年向社会公开承诺要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他们选择损害赔偿、赡养、邻里纠纷等有关民生的典型案件,深入到乡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地巡回开庭审判,把矛盾化解在当事人所在地的同时,教育其身边的广大群众。去年,该法院共组织开展巡回审判116次,参加旁听群众20000 多人,现场调解纠纷93 起,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电话一打
五六年的纠纷化解了
“社会法庭真好,俺这五六年的纠纷,一打电话老王就来了,没花一分钱问题就解决了。要是打官司肯定没这么易。”一提起社会法庭,禹州市鸠山乡连庄村的吴老汉就赞不绝口。
吴老汉说的老王,是鸠山乡社会法庭的常驻社会法官。去年12月16日,社会法庭工作人员在集市上开展宣传活动,吴老汉看到后,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打了个电话,老王当即就找吴老汉问明情况。
原来,2004 年年初,吴老汉借给同村李某1000 元钱,当时说好就用几天不想几年了李某硬是不还钱。想着到法院告李某吧,一是拉不开脸面,二是还得交诉讼费,吴老汉为此伤透了心。
老王听完吴老汉的讲述,当即找李某了解情况。李某对借款的事实并无异议,却称不还欠款主要是赌气,因为吴老汉当众要账让他很丢面子。老王语重心长地说:“当初老吴借钱给你可是方便了你,你想想谁要是借你钱几年都不还,你会是啥心情?再说了,都是乡邻乡亲的,你这样做以后谁还愿意‘粘’你?”一席话说得李某无地自容,答应卖了猪崽儿就还钱。当得知吴老汉正想买猪崽儿时,老王干脆将两人召集到一起,不到一个小时便将两人几年的纠纷调和了:李某用4头小猪崽儿抵偿了1000元的欠款。
笔者追踪:院2009 年4 月份以来,禹州市人民法院按照上级法院的指示精神,先后在全市22 个乡镇设立社会法庭,每个行政村均聘请一名像老王这样在当地德高望重、善断是非、巧理家务的热心人担任社会法官,在人民法庭的指导下,以法律和规则、人际关系、乡规民约、风俗人情等为调解准则开展调解工作,化解当地群众之间的矛盾。截至2009年年底,禹州市300 余名社会法官共受理各类纠纷462 起,调处246起。社会法庭不收费、不上公堂、方便快捷,深受群众欢迎。
家和万事兴
警民一家亲
去年11 月,梁北镇的李飞(化名)、王娟(化名)喜得一子。这本来是欢天喜地的一件好事,不想夫妻俩却因为孩子的满月喜宴如何安排发生口角和厮打。王娟一怒之下,丢下尚未满月的儿子回了娘家。当晚,李飞在亲属的陪同下到王娟娘家找人。在亲友调停的过程中,因言语不和,双方亲属又打起了群架,矛盾进一步升级。
2009 年11 月15 日,对婚姻无望的李飞抱住嗷嗷待哺的儿子,一大早便来到梁北法庭提出离婚之诉。当天是星期天,值班的庭长李华了解情况后,随即与郭村的妇联干部取得联系,一起抱着婴儿驱车前往王娟娘家。没想到王娟的母亲一见到李华等人就明确表示,事情闹到这个地步,两个年轻人及双方的亲属都已经撕破了脸皮,无法再成亲戚了。李华并不气馁,而是坐下来耐心地同王娟的母亲及其家人唠家常,做疏导工作,并时不时给孩子喂水。王娟的母亲及其家人终于被李华的热心所打动,当即让王娟给孩子喂奶,并表示同意配合调解。看到事情有了转机,李华趁热打铁,及时组织双方进行调解,经过近一天的努力,终于通过孩子这个纽带把夫妻俩和双方亲属的感情又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临别时,夫妻俩抱着熟睡的婴儿,再三请求让孩子认李华做干妈,一生一世都记住她的恩情!
笔者追踪:在落实司法为民工作中,禹州市人民法院提出,对待当事人要像对待亲人一样,不让群众多跑一趟路、多花一分钱,即使是节假日,也要尽量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每逢双休日、节假日,该法院都会安排干警值班,随时接待当事人。2009 年,他们共在节假日接待当事人468 名,现场解决纠纷199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