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的《之江新语》涵盖做人、做事、为民等方方面面,品读之余,让我对法院人如何成为现代法治“重要窗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法院人始终要铭记四条准则,即“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新时代法院青年人是法治社会的重要担当,我们不仅要有“窗口担当”意识,还应紧扣时代脉搏,做一名有“忠诚之心、无私之神、法治之魂、使命之魄”的人。
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书中引用了王国维论述治学的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法院人对待工作也应有这三重境界: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二是立足平凡岗位,平常心做人,进取心做事;三是胸怀忠诚意识、情怀担当,成为法治建设的引领者。
司法队伍员额制改革后,年轻的法官助理进入员额序列竞争激烈,加之法官员额队伍基本饱和,留在司法辅助岗位的年轻人逐渐增多,难免对未来的法官之路产生疑虑。加之社会的横向比较,看到同期毕业的同学在事业上小有成就,自身价值实现感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坚定理想信念,忠诚教育、情怀培养就格外重要,要从培养法律执行者转变为培养有情怀的自觉担当者。千条万条忠诚是第一条,法院年轻干警要锤炼忠诚之心,不断掸去思想灰尘,永葆政治本色。一要把忠诚体现在加强理论武装上。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理论上的清醒,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二要把忠诚体现在坚定的政治定力上。须知前路不只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顺境,更有“雪拥蓝关马不前”的逆境,要在逆境和考验中坚定政治立场。三要把忠诚体现在一言一行上。忠诚意识、情怀担当不是空洞口号,而是自觉在工作岗位和日常生活中实践大局意识、政治自觉,深刻认同“两个维护”、真诚拥护中央部署。唯有“摸高忠诚高线、情怀高线,才能远离无所作为的低线”。
站稳人民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在书中说:“办法就在群众中,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司法为民、司法暖民、人民至上,这样的价值追求,历久弥新。
当下推行的智慧法院建设、无纸化办公、诉源治理等,其背后的司法价值都是“提升司法便民、提升司法效率、提升人民满意度”。在执行中,要依法审慎采取强制执行措施,通过调解方式引导当事人和平协商解决纠纷,平衡各方利益,追求执行工作的社会效果最大化。在刑事审判中,铲除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黑恶势力,贡献法律人的应尽之力。这都是站稳人民立场、铸就无私之神的体现。
法院人如何成为现代法治“为民窗口”?唯有胸怀法律,以人民为中心。为民就是无私,无私才能无畏,只有坚持做有温度的法律人,始终以严谨的法理彰显司法理性、以细致的情理展现司法良知、以人性的善良传递司法温度,才能站稳人民立场。
练就过硬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写道:“正如卢梭所说,‘规章只不过是穹隆顶上的拱梁,而唯有慢慢诞生的风尚才最后构成那个穹隆顶上的不可动摇的拱心石’。法律当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这种风尚,它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所以,法治就是引导公民对自己的国家、民族、文化要有归属感、认同感与尊严感,强调法律至上、保障权利、程序公正、良法之治。每一个法院人如何让“法治之魂”落地?那就是练就过硬本领,践行心中的法治信仰。
我们来法院做什么、未来怎么做、职业规划是什么,值得深入思考。当我们怀揣不同目的来做事,其结果往往是不一样的,决定效果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的动机,如果放到工作维度,这个动机就是我们的情怀。要在大我无我中实现个人价值,将法治建设、正义践行与个人志向相融合,才能干好法治事业,撑起时代未来。
一份判决不仅要让当事人感受到法律的震慑,还要通过个案,让他明晓情、理、法,感受到公平正义,从而对今后行为有法律确信。让每一份判决体现善恶价值取舍和法治精神引导,从而成为“社会导航灯”,这正是我们每个法律人默默践行的法治信仰。
日常工作中只有夯实业务基础,练就过硬办案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公众对规则的遵从、对法治的崇敬,进而推动法治社会建设,这才是一名“有灵魂的法律担当者”的应有姿态,更是作为现代法治“重要窗口”的准确站位。
投身强国伟业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当代青年投身强国伟业,彰显青春担当。“有什么样的精神面貌、什么样的志向境界,就有什么样的担当作为,就能干出什么样的事业。工作之上是事业,事业之上是使命,不能只会“使命地干”,更要“有使命地干”。强国伟业不是口号,办一个案子推动一项法治进程,就是法院人践行强国伟业,办一个案子拯救一个家庭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就是法院人投身社会治理,我们每个人都是强国伟业的践行者。
在办理一起在校未成年人案件中,我秉持“教育、感化、挽救”的原则,从法律、道德等方面对孩子进行教育感化,从法律监护责任、为人父母责任、社会公民责任与监护人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努力,该未成年人终被判处缓刑,并根据该案推动法院保护未成年人“灯塔计划”。这就是我理解的带着使命感去工作。坚守善良正义,将司法的温度传递得更深、更远。
让自己的工作不再是命令下的机械执行,而是在使命感指引下的自觉行动。敢于突破自己,敢于迈出坚定的一步,世界就会因你而改变,未来就有你的色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