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人口普查是由国家制订统一的时间节点和统一的方法,对全国现有人口普遍地进行的一次全项调查,普查重点是了解各地人口发展变化、性别比例、出生性别比例等。全国人口普查属于国情调查,是当今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各国根据本国特点,制定了不同的人口普查法律制度。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将于11月1日启动,为此,本版特刊文介绍域外人口普查相关法律制度,敬请关注。
立法指引
人口普查在联合国层面及各国层面都有具体的立法内容。
联合国对人口管理方面,主要有1974年的《世界人口行动计划》、1984年的《进一步执行世界人口行动计划的建议》、1994年的《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行动纲领》等。在人口普查方面,主要有1950年、1960年、1970年、1980年和1990年提出的人口普查推荐方案,这些方案不仅在普查时间上提出建议,而且对普查的指标进行了统一的定义,得到许多国家的响应和遵从。
各国针对人口普查制定的法律性规定,通常体现在宪法、统计法和普查法之中,少数国家制定了专门的人口普查法。
在亚洲,日本的统计法中有关于人口普查的一些规定,泰国有《户籍管理条例》,新加坡有《国民注册法》,伊朗有《民事登记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蒙古有《家庭法典》,印度有《人口普查法》,土耳其有《人口计划法》,印度尼西亚有《人口与幸福家庭发展法》。菲律宾还专门设立了人口普查统计局。
在欧洲,法国、瑞士、比利时,都将人口的民事登记纳入民法典。英国有《出生、死亡、结婚注册登记法》《人口普查法》,挪威有《人口登记法》,罗马尼亚有《民事证件和民事状况登记法》,荷兰有《人口登记皇家法案》,德国有《户籍管理法》《居民身份证法》,瑞典有《人口登记规章》,波兰有《户籍登记法》,俄罗斯有《2015年前俄罗斯人口发展纲要》等。
在美洲,墨西哥有《普通人口法》《人口发展与幸福家庭法》《全国人口政策法》,阿根廷有《人口注册条例》,哥伦比亚有《身份证条例》,秘鲁有《全国人口政策法》。美国虽无户籍制度,但各州都有以出生、死亡登记作为生命统计的数据,美国在商务部下设有普查局,这是联邦政府的一个全国性统计机构。
普查方式
人口普查的方式,涉及普查周期性时间的选择、登记方式以及准备工作三个方面。
时间选择。各国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十年一查,即每隔十年进行一次普查,代表国家有美国、英国、葡萄牙等。二是五年一查,即每隔五年进行一次普查,代表国家有丹麦、瑞典、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其中有的国家如日本是在间隔十年的两次普查中间进行一次小规模的人口调查。三是不定期查,即没有规定时间,根据情况需要进行人口普查,代表国家有法国、俄罗斯、蒙古等。
登记方式。一是普查与抽查结合进行。美国1970年的普查分四类表格进行填报,分别是全体人口都要填报、20%的人口填报、15%的人口填报和5%的人口填报。二是入户调查与邮寄调查表结合进行。在印尼,对广大农村和城市的一些居民点,调查员要深入家中进行登记。同时,还要将调查表寄送给每个受访家庭,然后确定时间和地点,等候这些受访家庭当面交表。三是电话调查。在俄罗斯,普查员可以通过电话进行调查,这样便于统计流动人口。
准备工作。联合国在对1980年普查的建议中,提出了普查准备工作的14项内容:确定普查的法律根据、预算和经费管理、设计普查的报表、建立管理机构、开展普查宣传、绘制普查地图、确定普查小区、编制住所和住户底册、确定制表程序、拟订调查表、试点工作、制定调查计划书、制定资料的整理计划及工作人员的选调和培训。
登记内容
人口普查的首要任务是弄清人口的数量。随着人口普查技术的提高,加之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各国人口普查的内容越来越丰富。
1853年召开的布鲁塞尔国际人口大会,首次向各国推荐人口普查项目。目前,联合国推荐的项目有36个。
内容丰富。美国在1790年开展的人口普查只有3个项目,1830年增加到7个项目,1980年达到65个项目。要调查下面的问题:家庭人口、家里其他人员、电话号码、家里的所有成员名单、户主性别、生日、是否属西裔、具体种族、户主是否有时候住在其他地方等。
关注住房。英国早期的4次人口普查(1801年、1811年、1821年、1831年)只普查每户的男女人数,从1851年开始,人口普查的项目大量增加。1891年,在人口普查中加入住房普查的内容。
关注信息化建设。在俄罗斯,被普查家庭要回答的问题除个人基本信息外,还包括收入来源、受教育程度、掌握何种语言以及住宅情况。此外,还要回答是否有互联网、电视机等问题。
关注相貌特征。在印度,人口普查内容除了年龄、性别、工作等基本项目外,还包括是否有银行账户等,饮用水和厕所等基本生活设施也是被调查的内容。同时,还要求凡是15岁以上的受调查对象都要强制按指纹并拍照存证。
关注交通工具。韩国人口普查项目基本上是性别、年龄、家里有几间房、同居者人数等问题,此外,对供暖方式、上下班使用的交通工具、自行车等也要进行调查。
新技术新措施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普遍通过计算机进行人口普查资料的汇总和整理,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为确保人口普查的顺利进行,也采取了一些行政措施。
电子技术的广泛运用。一是网上填报。澳大利亚人口普查工作较早实现电子化,2006年,澳大利亚在人口普查中首次使用了电子普查,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填报普查表。
二是电子化统计。泰国、缅甸、孟加拉、伊朗等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用计算机进行统计。英国正在研究运用计算机对公民的信贷记录、邮政信息进行整合统计。
三是卫星定位。2010年4月,印度组织250万名人口普查员携带覆盖全国60多万个村庄的卫星地图进行普查,普查员通过卫星地图接触到所有女性、老人、残疾人、移民和游牧群体。
美国在2010年的人口普查中,在普查表格寄出之前,政府派出人口普查员使用手持全球定位仪对全美家庭住址进行重新登记。
强有力的行政措施。在韩国,政府规定,参与网上人口普查的国民有机会得到商品券、电视机、笔记本、自行车。另外,学生完成网上人口普查的,奖励2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认证。
在美国,人口普查凡是不填表的公民都可能被处罚款。正式普查之前,公民会收到一封信,首先告知你会收到一张人口普查表,请认真填写,请勿抛弃。然后,表格来了。在此期间,人口普查部门还会发来提醒卡片,告诉你填写普查表,如果不完成,有可能被罚款。由于通过人口普查准确了解了人口分布特征,一些社区会及时得到专项基金,从事某项专门建设,改善公民的个人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