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苑文化 -> 法官随笔

党的初心照亮复兴之路砥砺前行

发布时间:2022-06-29 11:00:2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重要论断令人深思、发人深省。党的初心源于历史、跨越时空,赓续绵延、永不褪色,贯穿了我们党近百年的奋斗历程,是引领我们劈波斩浪,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胜利的强劲引擎;是指引我们奋勇前行,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明亮灯塔。

    党的初心从南湖红船走来历久弥新不忘本来,才能开创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沿着党的成长坐标,回望来时的路,从南湖红船到井冈山,从延安到西柏坡,从社会主义建设到改革开放,我们对党的初心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代代相传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来自于大浪淘沙的历史选择。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救亡图存成为最紧迫的历史任务。从太平天国起义到洋务运动,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各种主义和救国方案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只有中国共产党得到了历史青睐,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经历了血与火的革命洗礼。确立正确的初心不容易,坚守初心、践行初心更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甚至巨大牺牲。一部中国共产党人守初心、践初心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浴血奋斗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之前,我们党牺牲的有名可查的党员就达370多万人,比新中国成立初期300多万党员的总数还多。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从雷锋、焦裕禄、孔繁森,到杨善洲、李保国、黄大年,千百万中国共产党人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战天斗地、奋勇拼搏,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用辛勤和汗水谱写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壮丽诗篇。

    根植于血浓于水的群众感情。依水行舟,畅行万里。党的初心的逻辑起点和归宿就是为人民谋幸福。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作为这个运动领导者的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从井冈山时期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到延安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改革开放时期三个有利于标准,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在这一坚定不移的初心指引下,带领人民摆脱了被奴役、被剥削的命运,改变了贫穷落后面貌,不断创造和享有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今天,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更加需要我们传承初心、坚守初心、践行初心。

    高扬红色风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今天,时代变了,任务变了,但党的红色基因没有变,党的光荣传统不能丢。我们要把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等党的伟大标识高高竖起来,把党的初心的风帆高高扬起来,从党的辉煌历史中汲取政治养分,从党的光荣传统中寻求前行动力,引领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一切为了人民。这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才能获得无穷的力量。坚持一切为人民打算,不是抽象笼统的,而是具体实在的。要大力弘扬延安时期密切联系群众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等优良传统,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最终衡量标准。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深化党员积分制、服务承诺制、先锋岗、问题墙与回音壁等有效载体,引导党员干部沉到基层、深入一线,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苦在一起,坚决反对四风特别是下决心纠正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集中力量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在奋斗中谋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肩负的使命任务十分艰巨,面临的风险挑战严峻复杂。我们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的教诲,发扬延安时期我们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拿出舍我其谁的气魄、爬坡过坎的意志、攻城拔寨的决心,乘风破浪、奋楫前行,顽强拼搏、百折不挠,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新长征路上的突击手。

    现在,我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态度,用最饱满的热情在我们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奋力拼搏,不断进步,切实的维护好法律的尊严以及权威,切实的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的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做好自己应尽的职责以及努力。

责任编辑:吕海龙    

文章出处:禹州市人民法院    


关闭窗口

您是第 33696952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